
如果把时间拨回到两年前,彼时全美最为炙手可热的高中生,除了带蒙特沃德学院打下最强赛季的凯德-坎宁安,在明尼哈哈学院效力的独角兽切特-霍姆格伦外,便是靠着在高二赛季打出惊艳表现,被评价为22届佳得乐全美最佳高中生的伊莫尼-贝茨。凭借着出色的持球技术,出众的得分技巧以及纤长的身材,被誉为小杜兰特的伊莫尼-贝茨受到了多个队伍的青睐,并最终承诺了家乡的密歇根州大,为全NCAA最优秀的教练之一汤姆-伊佐效力。看起来,除了对抗平庸,臂展短小,身体素质平平外,有着优秀得分本能和技术的他有希望成为下一个NBA球星,一度被视为当届高中生的佼佼者之一。
然而在两年后的今天,在结束了漫长的择校拉锯战后,孟菲斯大学球星选择转校至家乡小赛区的东密歇根大学,联赛四星后卫兼网红的诺厄-法拉坎。原本,他于5月初发布了一份六所学校的转学名单,其中包括密歇根大学、阿肯色大学、塞顿霍尔大学、德保罗大学和路易斯维尔大学以及东密歇根大学。在晒出了与DJ瓦格纳的合影后,人们一度以为他加盟路易斯维尔是板上钉钉的事情。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与贝茨的磨蹭,事情开始逐渐转变。路易斯维尔的招募工作逐渐冷却下来,最终完全退出;而其他学校都对贝茨不太感兴趣,最后他只能选择回到家乡。整个大一赛季,他的表现都很挣扎,深受背伤困扰。整个赛季他仅出战11场比赛,场均23.4分钟可以得到9.7分3.3篮板1.3助攻,投篮命中率38.6%,三分球命中率32.9%。与杜伦后来居上的表现不同,最终他逐步淡出了球队的主力轮换,由于转型1号位后表现低效挣扎,他被下放至替补席,成为球队一个普通的持球人。如此表现加之不稳定的情绪因素,让这位昔日的高中巨星从炙手可热的球星逐步变成不稳定的烫手山芋。
实际上,对贝茨的质疑声在他在Peach
Jam与其他人的正面交锋里就有了苗头。整个AAU联赛中,他的得分效率较为低下,在9场比赛中,贝茨场均得分20分,投篮命中率为37.8%,三分命中率为30.2%(53次出手);而在与切特的正面对决中,他面对灵活且更加大个的内线时,屡屡吃瘪。在高三加盟自己父亲创办的预科学院后,他的效率依旧有了不少下滑。脱离了原本相对贫弱的高中赛区后,面对着发育更出色的同龄人,他的优势只剩下了不错的身高和技术,表现不再惊艳,甚至有被怀特黑德,尼克-史密斯以及德雷克-莱夫利后来居上的趋势。而在大一的体测后,他的糟糕体侧数据更是拉低了人们的预期:6尺9的身高配合6尺7的臂展,身材极为纤细,肩膀窄小,几乎很难再涨肉;动态数据也极其拉胯,原地弹跳24英寸(和受了脚踝伤势的小帕德里克-鲍德温相仿),助跑起跳31英寸。而他大一平庸的表现则验证了人们对他的担忧,投射不稳定,对抗终结不好,运球有时候也有些松散。尽管为了最大化自身的身材优势而选择转型持球后卫,不过贝茨缺乏视野,大多还是自己单打独斗为主。可以说,由于处在不合适的位置,加之身体素质的低下以及背部伤势的影响,他在孟菲斯的一年扬长避短失败的同时完全暴露了自己的不足,极大影响了他的行情和评价。
在进攻端,贝茨的优缺点非常明显。过于瘦弱的身材加上动态糟糕,他的不少突破都显得有些缓慢,缺乏出色的启动速度,难以摆脱防守人;贝茨的对抗极差,爆发力一般,但又不惧对抗,因此篮下与防守人接触后终结效率低下,又很难靠着弹跳送出扣篮。在无球端,他的表现有些彷徨,不清楚该如何切入,如何跑位接球投篮。而他的优点也很明显,虽然臂展极差,但是凭借着6尺9的身高和娴熟的控球技巧,他可以轻松创造投篮的空间。他经常使用试探步、假动作和犹豫步来欺骗防守,并使用漂亮的控球技术来得到出手空间。出色的协调性和灵活性搭配他娴熟的运球能力,使得贝茨在没有速度和力量优势的情况下可以操纵防守人,以各种姿势完成终结。当然在面对强壮且快速的防守球员时,他的终结效率就会显得低效,且无法突破到深位出手,因此会有不少不理智的投篮选择。他在在篮下表现非常硬,虽然可以高抛来惩罚蹲坑的大个子,但是大部分情况下直上直下的简单上篮也让他容易受干扰。加之弹跳糟糕,臂展短小且对抗欠佳,他的篮下效率亟需提升。
而贝茨的投篮则依旧没有改善先前姿势偏投石机的缺陷,显得出手速度一般,且稳定性较差。他的接球投篮速度不算出色,出手点不高且偏后,这导致他的投篮有时候很容易受干扰。他喜欢出手双腿间运球后的急停跳投,也擅长挤开对手出手抛投、背转身过人、利用试探步等创造跳投空间。有时,他面对换防的小个子也会出手转身后仰跳投。虽然姿势不标准,不过他的投篮动作很流畅,在接球投篮前懂得快速调整好自己的脚步,这有益于他作为定点投手的发展。但目前容易受干扰,投篮选择糟糕以及三分投篮不稳定的缺点客观存在。尽管出色的身高让他在外线投篮时难以受干扰,但是不稳定的低效投射极大程度上拖累了他乃至孟菲斯的进攻。如何在对抗更强,节奏更快,防守更加繁杂的大学里维持投射稳定性,这也是他需要进一步在大二时期证明的部分。
而对于贝茨来说,他在身材和身体只有身高一项占据优势的情况下,继续过去单打为主的球风不再现实,然而在大一赛季他转型持球锋线也不够成功。作为控球后卫,虽然贝茨有传球的能力,在掩护后可以找到视野内的射手。但是他的传球意识不算出色,大多数情况下都是自己出手为主,很难组织有效的进攻。他的摆脱防守人能力较弱,虽然运球娴熟,但仅限于为自己创造投篮空间上。他的身高不差,可以越过对手看到跑位的队友,但是很难及时发现队友跑出的机会。
在防守端,埃莫尼-贝茨的拼劲还算不错,但是受限于偏慢的脚步,瘦削的身材和糟糕的臂展,他的篮板能力已不如高中时期,很难与对手肉搏后抢到篮板;而面对小个子,他的脚步也不太能够跟上,只能依靠身高进行干扰;面对强壮的对手更是容易失位。他的协防护框和防转换的能力不足,速度力量都欠缺。可以说,糟糕的意识和身体素质都让贝茨在防守端难以表现。而他情绪化的问题也很严重,在走神,失位以及挤开后会消极归位;在单打受阻后防守强度下降。总体上,他的防守算是平庸的水平。
在孟菲斯的一年,围绕着贝茨的炒作声音逐步消失。当年与文班亚马并列的名字,逐步变成了斯科特-亨德森;而面对着尼克-史密斯,达里克-怀特黑德等原本同届的下位者挑战,他也难以支架。他的不适应大部分都可以归功于其平庸的身体素质和短小的臂展,这让他在技术不算差的情况下,难以和高中一样完全发挥,经常在一通操作后被防守人轻易赶上并且干扰。他的优势也逐步削弱到只有身高这一点。似乎糟糕的身体素质已经拖累了他的发挥。但是,倘若他能够在高中加盟IMG之类的强队历练呢。或者是在加盟MSU后耐心接受伊佐的教导呢。也许他会比现在有着更好的情绪管理能力,阅读防守能力以及分享球的意识,在无球和定点投射方面可以接受更好的锻炼。但在加盟弱队东密歇根后,这样的假设似乎再度成为了泡影。在弱队刷出的数据,对球探来说参考意义并不大;但是若不能刷出数据,却又是个极大的扣分项。也许他会重蹈BJ-波士顿的覆辙,或者和小鲍德温一样靠着昔日的名声让部分NBA球队对他另眼相看。但过去那个呼风唤雨的第一高中生,似乎已一去不复返了。(原文来自:虎扑论坛 球王DJ瓦格纳)
最终顺位:骑士队次轮第49号签选中伊莫尼-贝茨